UedBet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计划 > 各类规划
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南通市海门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7-12 字体:[ ]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海门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海门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具有江海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

主要目标:年均PM2.5浓度达26μg/m3,优良天数比例达84.7%;全区省、市考断面优Ⅲ类比例保持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污染防治攻坚考核进入第一方阵。生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更具成色,环境综合整治更有成效,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围绕以上目标,聚力攻坚八项关键任务,重点实施十大“主题工程”。

一、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守蓝天。统筹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防控PM2.5反弹,减少臭氧污染天数。树牢源头治理理念,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精准防控省控站点周边涉气源,强化问题整治,压减源头污染。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协同推进工业、工地、餐饮、车辆等涉气源治理。扎实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护绿水。做好治水大文章,巩固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优化水质预警机制,系统掌握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层层落实网格化监管治理责任,确保省市考核断面优Ⅲ类比例保持100%。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及早启动东洲水务六期工程建设。强化畜禽、水产养殖尾水提标改造,减少农业面源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保净土。继续抓好土壤重点污染监管单位法定义务履行,强化土壤、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动态更新污染地块名录、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完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一张图”,强化部门联动监管,严守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开发利用红线。治危废。健全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以光大危险废物集中收集项目为基础,指导推进全区小微企业接入光大公司ERP系统,发挥危废集中收集项目管理能力。以年产废100吨以上企业、危废经营单位为重点,做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利用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协助日常监管。

二、通盘谋划、系统思维,科学有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围绕产业结构、地理特征,结合地方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提升园区规划,全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完善协同执法、环评会商机制,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的市场体系,完善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制度,用好绿色金融奖补、环保贷、应急管控豁免机制、绿色领军企业发展计划等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强绿色创新技术研发。推进环境减排总量库建设,坚持做好新建项目总量平衡工作,压实区镇减排责任,推动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提供总量基础。

三、能力提档、深度融合,全面系统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

不断完善“天地空”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推动海门港新区大气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根据《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推进监测系统一体化建设,2023年完成监测项目扩项,提升监测数据深度应用水平。加快构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监测监控体系,推动监测监控设施设备安装到位,提高非现场监管能力。加大在污染防治攻坚、省市监测技能竞赛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表现突出监测人员的培养和提拔。加大无人机、无人船、在线监控系统的运用,切实提升环境监管支撑力度。加快推进建设海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努力打造成为南通市一流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实践基地、生态环境科普宣传基地和生态环境成果展示基地。

四、多管齐下,强化落实,不遗余力推动生态修复取得实效

强化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管理,鼓励生态赔偿企业开展自行修复,进一步深化拓展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绿化种植、劳务代偿等替代修复方式。积极参与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的调整和论证,严格把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推进“工业绿岛”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海门区存量电镀产能整治入园,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尽快完成各项报批手续,力争2024年底开园。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修复工作,对污染较轻的地块,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施工,使地块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满足后续规划用途要求,盘活地块资产价值;对重度污染地块,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风险管控,后续建议用于拓展生态空间,节约高昂修复资金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加快开展生物多样性补充调查,识别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构建全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强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建设,实现生物物种资源长效管理,为海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监管有力、服务高效,全力以赴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压实责任、举一反三,不断巩固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加强监督检查,做好督察的后半篇文章。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提高执法效能,加强综合执法监管平台、大数据的运用,充分发挥各级网格作用。加大科技执法应用程度,借助走航监测、无人机航测、自动监测监控、用电监控、视频监控等手段,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点位进行夜查、联合检查、突击检查、交叉检查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切实查处一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在青龙、临江工业园区深入推进无异味园区建设。加强环境监管正面激励,强化正面清单管理,开展“普法式”“提醒式”执法,深入开展“温暖生态绿色助企”活动,组建专业队伍,开展精准帮扶,努力营造“营商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让企业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六、治本清源、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提升信访压降化解能力

深化“网格化+三联三化”工作方案,实现信访总量、越级信访量“双下降”,群众满意率、工作质效“双提升”。健全生态环境准入预审机制,严格区域规划空间布局,从源头处理好工居混杂群众信访隐患,履行重大规划、项目环评审批公众参与制度。开展“生态环境圆桌对话”,邀请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实现“案结事了”。及时梳理难点信访,开展局长大接访、地区包案、带案下访活动,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反映诉求,力争解决一批久拖不决的重信重访事项,减少重信重访存量、压降越级信访总量。建立环境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将可能产生矛盾纠纷的环境问题摸排清楚,将可能产生纠纷的原因分析透彻,将产生矛盾纠纷的双方关系全力稳控,切实把环境信访控制在萌芽、控制在现场、控制在末端。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加大移动调执APP使用率,推行有奖举报及匿名件网络公开答复工作,提升区镇就地排查问题、解决矛盾、反馈结果的水平。

七、部门联动、精准发力,心无旁骛坚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聚焦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环境治理设施等行业领域,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建立会商制度,加强与区应急管理局沟通协调,对全区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对环境安全应急单位实行分类、分级、分色管理,并建立预警机制。针对前期编制的重点河流、区域应急方案(预案),联合编制单位、属地区镇、区级部门,制定“一河一策”“一园一策”的可操作方案。管好、用好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演练、模拟实战拉练、环境安全检查中的技术指导作用。

八、党建引领、严管厚爱,久久为功打造薪火相传“生力军”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保障“关键少数”正确发挥关键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制度,开展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巩固“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三力”提升工程成果,提升干部队伍纪律意识、规则意识。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树立正面典型,反复宣传、大力推广。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提升业务素养。落实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决策部署,加大识别、选用、培养力度。加大鼓励激励,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打造一支团结向善、勇毅向上的生态环保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