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师,我没有家了。”“别哭,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这是小钰(化名)和“爱心妈妈”江丽萍的“双向奔赴”。江丽萍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一个“爱心妈妈”,平时一有空就会来探望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的女孩小钰。7年来,她对小钰贴心照顾、耐心教导,培养她学习基本知识、掌握生活技能,用跨越血缘的爱带给小钰希望与力量。
类似这样的温暖故事,在海门各地还在发生着。自2022年区妇联启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项目以来,共有500多名“爱心妈妈”与100多个留守困境儿童结对,通过“333”工作机制,即坚持“三个全面覆盖”、创新“三个活动载体”、采取“三个保障措施”,在思想引领、生活帮助、学习帮扶、心理抚慰等方面给予困境儿童实实在在的暖心服务。
精细排摸精准结对
结合“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妇联执委大走访活动,区妇联充分发挥基层妇联执委作用,实现建档、问需、结对“三个全覆盖”。调研建档全覆盖,以区民政局留守、困境儿童名单为基础,指导镇村妇联干部、执委开展排摸调研工作,精细化采集全区190名留守、困境儿童信息,建立“一人一档”。走访问需全覆盖,科学设计“爱心妈妈”结对关爱问需表,围绕亲情关爱、心理疏导,电话连线、走访探视,亲子阅读、亲子研学,陪过节日或生日,实现“微心愿”以及其他帮扶措施等六大类开展精准入户问需。结对关爱全覆盖,启动新一批“爱心妈妈(爸爸)”招募,动员UedBet体育妇联执委、机关党员干部、在职教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各行各业爱心人士担任“爱心爸妈”,同步掌握“爱心妈妈”意向结对儿童性别、所在区镇以及特长等个性化信息,与儿童问需结果科学匹配,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灵活形式进行结对,以区镇为单位建立并动态管理结对库和储备库,不断规范项目实施流程。
创新“三个活动载体”
整合资源丰富形式
区妇联项目化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项目,打造具有海门特色的“Hi,妈妈”结对关爱品牌,分类、分片、分领域定制系列活动,最大限度放大关心关爱成效。扎实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组织“爱心妈妈”每月进行1次亲情连线;开展“陪你阅读”活动,一起读完一本好书;利用双休或节假日开展假日亲子活动;陪伴儿童过生日;实现孩子“微心愿”,与结对儿童建立密切联系,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心理以及生活方面的困难。重点推进“双互、双访、双送”系列活动,机关党员干部与困境儿童开展互认互知类“破冰”活动,通过访班主任、访监护人,全面掌握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常态化开展送温暖、送知识活动,与结对儿童建立密切联系。探索“企业+”结对关爱模式,充分撬动企业爱心资源,向女企业家协会发出“爱心妈妈”倡议书,成立区女企业家“爱心妈妈”联盟;深度对接爱心企业,以“企业+区镇”“企业+学校”的模式为关爱行动再添助力。两年来,海门“爱心妈妈”共开展电话连线1300余次,“陪你阅读”活动700余次,假日活动76次,陪伴过生日100余次,完成微心愿300余个。
采取“三个保障措施”
强化保障赋能队伍
区妇联重点在组织力度、经费支持、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有效护航“爱心妈妈”结对关爱项目实施。组织推进强有力,成立“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专项工作小组,精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连续两年作为区妇联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建立区妇联党支部书记领办项目制度,联合机关党工委制定党员干部结对关爱机制,同时将结对关爱工作纳入全区各级妇联执委履职重要内容,将爱心结对与巾帼文明岗创建相结合,多点发力。资金保障多渠道,成立区关爱妇女儿童慈善分会,动员爱心企业定向捐赠善款,结合“99公益日”活动,募集100多万元用于关爱困境儿童。依托区级妇女儿童家庭公益微创投项目平台,基层妇联、社会组织每年实施多个“爱心妈妈”关爱类微项目在社区落地落实,投入经费10多万元。赋能培训促成效,建立区镇“爱心妈妈”工作群,实时答疑解惑;每半年定期召开“爱心妈妈”工作座谈会,交流经验感悟、征求意见建议、集中纾困解难;开设“爱心妈妈”赋能微课堂,邀请专业人士传授“关爱小妙招”,全面提升“爱心妈妈”专业素养;建立激励机制,每年开展“最美爱心妈妈”寻访活动,征集“爱心妈妈”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