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我区以专项整治行动为主抓手安全生产工作从体制机制、本质水平、监管成效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可控。
一、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安全生产各级责任有效落实。一是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出台《区委常委会成员、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20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建立“区委常委管区域、政府领导包条线、人大政协抓监督”的制度体系,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安全生产相关议题,传达上级安全生产会议、文件精神,总体部署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始终保持如临深渊、战战兢兢的紧迫感,带头深入一线、狠抓落实,形成层层负责的良好局面。二是进一步落实区镇部门监管责任。在实现安委办实体化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专委会组成,发挥安委会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全区49个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助推行业领域综合监管,逐步形成“1+13+11”(即:一个区级安委办面上统筹,十三个专委办纵深推进,十一个区镇安委办基层巩固)的联网式综合监管体系,有效凝聚行业监管、综合监管和属地监管的合力,整体提升安全监管水平。三是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告知承诺制度,引导企业负责人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督促企业全面推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分解到最小工作单元,确保万无一失。四是进一步强化督查问效。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形式主义和监管不力等行为的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二)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一是成立专班,实体推进。研究出台《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率先构建“1+6+31”工作体系(1个专治办,点评通报、明查暗访、分级复核、信息报送、销号验收、考核督导等6项工作机制,31个专项整治方案),抽调20名精干力量实体化运作专治办,下设6个专业小组分工负责,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强力推进。二是深入排查,除患保安。采取“三级检查复核”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做法,发挥网格员安全生产隐患前端发现和报告作用,逐企、逐村、逐户全覆盖“过筛子”。三是全力整改,对账销号。严格对照国务院、省督导组反馈问题清单,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实行清单管理、动态管理和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截至9月底,国务院和省督导组反馈的100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比原定计划提前三个月。国务院督导组“回头看”新发现突出问题中与我区直接相关的一个隐患问题也已整改销号,并通过省督导组验收。
(三)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强化风险管控。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行“一图、两单、三卡、八必须”工作要求,将企业风险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红橙黄蓝”四级,做到风险分布“一图明、一表清、一网控、一体防”。二是构建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进全国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样板地区建设,引导企业探索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的“三位一体”标准化体系,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标准化运行质量审计,使企业持续整改、不断提升。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百团进万企”安全宣讲,区党政领导累计开展宣讲24场,直接受益人数超万人,带动区镇、部门开展宣讲293场,累计受教数万人次。实施安全素质全面提升工程,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负责、社会参与、企业落实”的“安全海门”文化建设基本框架,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四是强化执法监管。提升执法效能,通过异地交叉执法,日查、夜查、常规查、突击查、全面查、专项查等方式,深挖风险隐患,督促问题整改到位;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出台《服务保障安全生产加强司法安全工作21条意见》,以更严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不断强化依法治安的司法保障。
(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一是不断完善区级应急预案。今年我区已完成《海门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海门区地震应急预案》、《海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海门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的各主要部门、11个镇和294个村(社区)的配套预案。二是不断完善应急队伍建设。经过一年多,我区不断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坚持以消防救援队、民兵等为主要力量的应急救援突击队,水利、供电、通信、交通等行业领域专业抢险队伍,以各地干部和村民等为主要力量的镇级综合抢险救援队伍。目前,我区消防救援队伍17支,285人;民兵队伍12支,360人;医疗队7支,149人;防汛抗旱队伍14支,2168人;另有桥梁、燃气、港口码头、水上搜救等队伍22支,共计459人。三是不断提高物资储备能力。落实物资仓库,提升管理水平。目前,我区建有672.57平方米救灾物资储备库;编制储备计划,提升救灾能力。共储备14类救灾类物资,总件数4760件;协议储备3类生活类救灾物资,总件数4万件;储备27类应急救援装备,总件数3040件。除协议储备物资,共投资约109万元。区发改委负责做好各类物资日常管理工作;强化工作措施,建立调拨机制。编制《海门区救灾物资储备使用管理联动机制》,与区发改、交通三部门形成行之有效的调运机制。
(六)各项创新工作初显成效。一是成立安全生产咨询技术服务中心。今年7月,由区安委办创新成立安全生产咨询技术服务中心,从区安委会100多名安全专家中挑选出30人进入服务中心。获聘专家积极应对安全生产技术新问题,面向全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人员提供安全咨询服务,提升海门区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形象,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二是组建安全生产协作小组。由安委办牵头,在化工等重点行业组建安全生产协作小组,常态化开展互助互查,促进安全管理交流和应急救援协同。以青龙港园区为试点,逐步打造覆盖所有区镇的片区劳动保护服务站,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隐患排查、监督检查等活动。扩容改组安全生产专家库,新增气象、医疗、法律等领域专家二十多人,进一步增强安委会科学预警研判、决策部署、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将创建和管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考核体系。加大各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意识,同时,加强奖励机制,鼓励社区(村)积极申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相关请示已于10月底上报区政府,后续加强沟通,积极争取示范社区创建区级补助。今年在各级的强有力的指导下,我区中兴村已完成创建系统申报工作。截止目前,我区已创建成功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